就业是民生之本、财富之源,事关百姓幸福安康和经济社会发展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蒙阴县把稳就业、保就业摆在重要位置,累计贴息财政资金1500万元,发放个人和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担保贷款3.7亿元,带动就业创业3800余人次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应和民生效益。
一是聚焦就业创业困难群体,不断扩增扶持范围。一方面,综合上级政策要求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科学确立就业创业重点扶持群体,政策扶持范围由最初的“城镇登记失业人员”“残疾人”等特殊群体,逐年扩围到当前的“复员转业退役军人”“高校毕业生”“ 网络商户 ”等14类重点人群。另一方面,充分考虑新冠疫情突发带来的不利影响,将“自主创业农民”“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体工商户”等纳入扶持范围,为疫情背景下保就业、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。
二是聚焦就业创业融资需求,不断提增贴息规模。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,满足不同层面创业主体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,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,提高政策扶持成效,“十三五”期间,通过将个人贷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分别由10万元、45万元和200万元提至20万元、60万元和300万元,有效破解了个人创业和企业创新中面临的“融资难”瓶颈,受到广大就业创业主体的支持和欢迎。
三是聚焦就业创业服务效能,不断优化工作流程。落实多部门联动服务、10万元以下的个人贷款免除反担保等政策部署,实现了资格审核、贷前调查等“多审合一”,让贷款人不再重复提交资料,推动政策服务的过程更加人性化、便捷化、科学化。特别是坚持“为民服务无小事”的理念,针对偏远山区贷款人,为他们“量身定制”放款银行,使他们在“家门口”就能办理相关业务,切实在传递党的政策温暖上打通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(崔庆伟)